中共巴塘县委组织部

把握“三对关系”破除“三式”调研

发布时间:2021-09-15 来源: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党员干部了解实际、增长才干的基本功。当前,一些地方还存在“蜻蜓点水式”“盆景式”“作秀式”调研怪象,值得我们警惕。破除“三式”调研,党员干部应把握好“面子和里子”“亮点和难点”“有形和有效”三对关系,坚持“真”字当头、“全”字打底、“实”字发力,让调研有真味、出实效。


  看“面子”更看“里子”,“真”字当头,破除“蜻蜓点水式”调研。真实是调研的生命,若调研获得的数据不真实,那就像系错了第一颗纽扣,不管后面做再多的工作,也无济于事。现实中,部分干部调研时重“面子”轻“里子”,用“车轮转”代替“双腿动”,用“眼睛看”代替“张口问”,走马观花,浮于表面,不关注群众内心深处的声音,自然也就发现不了真实的问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研者唯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发现真问题,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因此,党员干部切忌满足于看资料、听汇报,要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带着感情“一插到底”,与群众同踩一片泥土、同坐一条板凳,多找找群众的关注点,多问问群众的需求点,确保掌握第一手真实、鲜活的材料。


  找“亮点”更找“难点”,“全”字打底,破除“盆景式”调研。全面系统的调研才能得到全面系统的数据,从而增强决策的操作性和推广性。然而现实中,一些单位为了挣表现、谋政绩,为点位穿衣服、造盆景,让调研者听到的是“反复斟酌”的汇报,翻阅的是“补充完善”的材料,看到的是“精心布置”的场景,此类“盆景式”调研显“长板”而遮“短板”,让调研者只看到“亮点”而忽略了“难点”。调研切忌一叶障目,党员干部应少走“经典路线”,多些“自选动作”,少看精心打造的盆景,多看原滋原味的实景,既要听群众赞扬话,又要听百姓批评语,确保全面了解民情、掌握问题。


  要“有形”更要“有效”,“实”字发力,破除“作秀式”调研。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只是手段,制定对策、解决问题才是目的。现实中,存在一类“作秀式”调研,此类调研走过场、重摆拍,下去走一圈后便不闻不问、一放了之,徒有“形式”却无“实效”,不仅为基层增添了负担,还损坏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调研绝不只是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是否制定政策、解决问题、形成机制,是调研实效的重要体现。党员干部要注重写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既要真“调”也要真“研”,在掌握真实、全面情况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的依据,形成能够整改问题、值得推广、促进发展的好政策,从而实实在在地发挥调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