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巴塘县委组织部

桃源地坞”共筑乡村振兴梦





—巴塘县党建引领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振兴初探

发布时间:2021-08-31 来源:

“桃源地坞”共筑乡村振兴梦

           —巴塘县党建引领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振兴初探

离甘孜州巴塘县城不远,一排排独具藏乡风情,基调为黄、白、橙色的建筑掩映在群山碧树中。在这里,原地巫镇甲雪、中真、坝伙三村的老百姓正在“桃源地坞”易地搬迁点党支部的带领下,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新时代的“桃花源记”。

地巫镇甲雪、中真、坝伙三村原址离县城140公里,土地贫瘠,地灾频繁,只能靠天吃饭,此前人均年收入仅1000元左右,属于典型“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地区。村民扎西回忆说:“我们村地质灾害相当严重,地面沉降时有发生,每年看着房子一点点下沉,哪敢一直住下去!”

2016年8月底,巴塘县“桃源地坞”搬迁项目正式落成,地巫镇甲雪、中真、坝伙3个村119户595名村民集体搬迁至县城附近的“桃源地坞”新村。

“做梦都没想到能住这么好的房子呀!”

顺着蜿蜒的柏油路来到扎西的新家门口,推开木栅门,眼前浮现的是藏式两层独栋小院,红的三角梅、黄的小菊花、白的百合花在院里争相绽放,楼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热水器正接受着阳光的沐浴。

“屋顶上插一个板子,就能烧热水了!”

年近八十的姆斗家房顶上,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刚装上时,姆斗还半信半疑。如今,不但村民们屋内烧水做饭不再愁,结余电力并网外送,还能为村集体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看着一应俱全的新居设施,姆斗由衷感激:“我们能过上现在的生活,真的特别感谢党,感谢政府!”

据悉,巴塘县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地巫镇3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的实际,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和活动方式,组建“桃源地坞”联合党支部和联合治理委员会,基层党组织引领功能和服务功能得到全面增强。

完善机制提能力  扬帆起航展新貌

“阿爸,你们慢慢吃,我赶着去农民夜校听第一书记讲课,他的课可生动了!”地白的女儿曲珍放下碗筷就迫不及待地向村文化室跑去。

“曲珍文化水平较高、思想活络、热心村级事务,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村组织早将她列为培养对象。我们镇像曲珍这样积极性高的农牧民青年还有很多,这不,今年以来已经收到了10多份入党申请书!”地巫镇组织员李铁江说到。

据了解“桃源地坞”以“双培双带”党建先锋工程为抓手,以《党章》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为依据,认真遵循发展党员的新十六字方针,发展党员1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6名;动态储备后备力量25名;围绕“三包干一否决”机制,完善村规民约17条,形成“我制定、我签字、我承诺、我执行”的良好氛围;坚持以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目的,深入贯彻《村级组织运行规则》、“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机制,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活动,促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选派配齐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驻村工作队员6名,继续巩固提升、查漏补缺,保障扶贫成果,持续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近年来,巴塘县坚持党建引领将地巫镇“桃源地坞”搬迁新村作为试点,通过建立“联合党支”与设立“联合治理委员会”相结合,形成“集中领导、分片负责、统一指挥”的治理模式,以群团服务站、爱心超市为载体,探索积分兑换物品的方式,激励群众遵纪守法、创先争优,实现搬迁群众“管得住”“管得好”“服务好”。

“自从成立了联合党支部,大家凝心聚力、一同创业,特别是通过积分兑换物品,提升了村民积极性!”甲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格松吉村兴奋地说。

除此之外,巴塘县还结合“桃源地坞”实际坚持党建搭台、群团唱戏,着力构建“喜波勒雄”大群团格局,做到阵地共享、活动联办、事务联商。充分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开展“岗拉梅朵”等党群活动,引导和带领广大青年、妇女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践行初心担使命  示范带动做表率

如何让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是联合党支部成立之初第一个想要解决的问题。在大家集思广益后,“桃源地坞”通过将红底金字,旗型精制的“共产党员户”牌子悬挂在党员户前,让农村党员从群众中站出来,党员家庭从坐标上显出来,使他们切实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党员奉献爱心、服务群众的热情,使党员的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和奉献精神转化为投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行动,在全镇形成了“我是共产党员,我做先锋表率”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农村党员队伍的活力,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和国家给了我们这个荣誉,我们就得严格要求自己,好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老党员尼玛看着红色小牌,十分骄傲地说道。

“‘桃源地还组建了一支由20名党员参与党员志愿服务队,每月开展2次志愿服务活动,采取传帮带的方式,逐步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联合党支部书记勇勇到。

“我来当环境卫生监督员,我能带领大家做好搬迁点环境卫生工作!”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会上,原坝伙村党员多吉拍着胸脯自告奋勇地说。其他80名党员纷纷根据个人特长,主动认领环境卫生监督、矛盾纠纷调解10余岗位

“桃源地坞”通过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行动,全面发挥无职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因人定岗,严格管岗,根据特长和能力选择合适岗位,公开岗位职责、认岗信息、服务承诺,加强群众对上岗党员的监督。党员与村民进行“一帮一”“多帮一”结对帮扶,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问题。让党员亮身份、践承诺的同时,群众主动联系党员,党员接受群众监督,加强党员和群众的距离,创造党群凝聚的浓厚氛围,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就在他们身边,提升党组织公信力。

常态教育淬党性  凝心聚力显活力

今年,巴塘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流动党校”送教下乡活动为抓手以《红色巴塘的美食记忆》为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桃源地坞”的老百姓讲述了十八军进藏的历史故事党员群众纷纷表示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述我们了解了党的历史,听了很受鼓舞”这样的“流动党校”活动有很多红色文化送到基层群众家门口,加深了基层群众对党史的认识,延伸了教育管理的触角,为教育培训搭建了新阵地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支部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七·一”当天,“桃源地坞”联合党支部92名员集中观看了建党一百周年庆典活动,重点学习了习总书记在庆典上的讲话精神。党员们纷纷表示“祖国的强大富裕,给了我们安定繁荣幸福的生活,在第二个一百年征程中,我们一定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凝聚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贯彻。”

多吉谈起身边翻天覆地的变化,心潮澎湃。他说:“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鼓舞人心,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作为一名党员,我一定要起好先锋模范作用,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搬出幸福好日子  阔步逐梦启新程

“搬得出只是第一步,要带动更多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拓宽老百姓增收渠道是关键。”巴塘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说到。
  2019年6月,“桃源地坞”新村成立了劳务输出合作社,将贫困搬迁户纳入合作社。针对有需求的群众,在县城周边联系工作,帮助群众增加务工收入。经统计,目前该社有劳务工人120多人。
    针对妇女同胞较强的积极性,合作社开通了家政服务,“桃源地坞”联合党支部联系县城内及周边需要家政服务的酒店、公司、住宅,安排在家妇女上门服务,按照劳务服务工资收入的80%进行工资发放。

“合作社能提供稳定的工作机会,即使是零工,也能保证妇女同胞顺利拿到工资。”桃源地坞联合党支部书记勇勇说。
    不仅如此,巴塘县帮助桃源地坞新村增加就业安置,一共解决了100名打火队员及26名环卫工公益岗位。打火队员每年每人工资收入10500元;环卫工可享受“五险”,每月到手工资1460元。
    为增加老百姓收入,“桃源地坞”新村大力支持搬迁群众发展民居接待,同时“桃源地坞”联合党支部联系双流援建单位,请来专业人员对搬迁妇女进行手工艺品制作培训,实现更加灵活地就业增收。

据悉,“桃源地坞”为真正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愿景,按照“产村相融”的思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成50亩脆桃基地,与双流胜利牧山香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供销合同,基地量产后预计收入达50万元,可让每户每年增收1000元;统筹200万元双流援建资金,建设光伏发电设施,采取“全额上网”的方式,根据巴塘县城的有效日照时间,每度电以0.75元的价格转卖给国家电网,2020年每户增收1200余元。

“今年上半年收入就有4万多元!”问到今年的收入,吉村笑开了颜,“我们百姓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现在的生活是家里有电硬件好,吃穿用度不用愁,这些变化都离不开各方帮扶力量!”吉村诚恳地说到。

“‘桃源地坞’搬迁点就是各方帮扶、自身努力的鲜活例子。”巴塘县地巫镇党委书记夏姆说。

现在的“桃源地坞”五彩藏房排列有序,门前月桂飘香,屋后脆桃成荫,庭院干净整洁,美丽新村形象跃然显现,一个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桃源地坞”正在描摹成画。 (伍金曲批     邓点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