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东北振兴”背后的“方法论”
发布时间:2022-08-25 来源:
初秋的风,吹过白山黑水,吹遍辽河两岸。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东北来得比较多,我十分关心这里的振兴发展。”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沈阳市牡丹社区,了解基层党建、为民服务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身边。我们对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
从西南大凉山连片贫困区到东北重工业老区,他言真意切,句句珠玑,常问房屋质量怎么样、盖的被子暖不暖、生活还有什么困难……他始终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希望新时代基层干部胸怀“国之大者”,牢记总书记嘱托,生逢其时,为之奋斗,以作风展现担当,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新时代赶考人。
举旗定向,初心如故,保持常励奋进之志的理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考察东北,在东北振兴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他为东北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基层干部身处党和国家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应该敢闯敢试、敢于担当,多在基层“砥石”上“磨形炼性”,未来才能在关键时刻“亮剑出鞘”。时代在变,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如磐为民服务的初心不能变,要坚持以实干为导向,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心态“蹲苗”历练、一线“壮骨”。高谈阔论、纸上谈兵不如起而行之、勇挑重担,要发扬“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精神,努力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在新征程中贡献新时代的基层力量。
奋楫者进,情暖民心,秉持勇毅前进奋力闯的气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干在每一天、干好每件事,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我们所依靠人民是我们最大的信心。部分基层干部讲办法头头是道,办事情却手足无措,这是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基层干部要跳出思维窠臼,“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从群众丢失的一头牛做起,从东家长、西家短的邻里纠纷做起,做到“上下结合,左右知晓”,练就“遇事不慌、处事有方”的本领,厚植“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为民情怀,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让想法接地气、让办法贴民心,为实现伟大复兴梦贡献青春力量。
天下为公,广聚人心,崇尚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奔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焦裕禄心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杨善洲绿了荒山,白了头发;孔繁森“一腔热血洒高原”。他们所想所做,皆是广大群众所思所盼。基层干部要常做人民群众所想“一针一线”的实事,多做解民忧“雪中送炭”的急事,笃实干事、久久为功,学会做一块耐心强、黏力好的“狗皮膏药”。拒绝“打官腔”,做好“服务员”,拒绝“假敷衍”,为民“真办事”,走出机关大院,常进田间地头,和群众拉呱唠家常。以跑马拉松的心态,做到日有所进、久久为功,心中有民、心中有责,成为群众满意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