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巴塘县委组织部

“双向奔赴”,开启人才交流“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3-08-18 来源:

 “双向奔赴”,开启人才交流“加速度”

    

    近年来,巴塘县以“人才是第一资源”为遵循,依托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援建优势,聚焦农业、文旅、人社、教育、卫健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支援帮扶,通过在产业发展上添动能、人员交流上搭平台、基础设施上补短板,让对口援建为巴塘接续乡村振兴、促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力。

紧盯发展之需,再添产业发展“新动能”

“千任务万任务,发展是第一任务”,新一轮对口援建帮扶立足巴塘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十四五”目标,主动谋划承接利长远、惠民生、打基础、增内力的项目。一方面,深挖优势资源,引进优质企业,借助浙江大学乡村研究院技术支撑,携手打造“巴吉通”啤酒产业并正式投产上市,在原材料收购、加工、销售等产业链上实现200户以上近1000人增收,吸纳200户左右家庭人口就业,直接带动当地税收1000万元。深化“五彩藏乡”公共品牌,承接打造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培育高原预制食品产业园区、援建河西万亩立体生态项目,推动本地产业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另一方面,深化招才引智引资,成功举办巴塘县招商引资集中签约暨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开园仪式,签约8个项目1.6亿元;推动全域结对共建,捐资699万元,签订劳务、医疗、教育等多个合作协议;持续深化劳力协作、消费帮扶和社会帮扶,投入400万打造社工中心,争取就业岗位200余个,依托西博会等各类展会,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援助平台,帮助巴塘蜂蜜、318零山泉水等20多种农特产品走出大山,以强劲的帮扶优势,多元破解巴塘产业发展“有产品、无规模”“渠道窄、无市场”、“无品牌、无标识”等掣肘。

紧盯民生事业,打通技能精专“养成路”

    围绕医疗、教育问题短板和发展所需,抢抓“组团式”帮扶、科技帮扶机遇,把教育、卫生领域的中青年骨干作为帮带对象,缓解人才之“渴”。注重输血与造血并重,通过“教学、教研、备课、启智”多维模式,开展推门听课12场次,公开课点评60余次,通过“师带徒”“跟岗培训”“教育科研提升”传帮带一线教师380余人次,开展远程互动课堂8期,累计选送680名中小学生走进对援地课堂。多轮选派40余名医疗骨干赴帮扶地医院进修学习,针对学科领域空白,接收“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系统”、新生儿胃管技术等医疗新技术、新项目35项,针对白内障、骨性关节炎等高原多发病就医难,开设中医骨科、儿科等特色科室,创下巴塘急诊开颅、白内障、关节转换等多项“第一”,深入乡镇、村组开展送医下乡义诊10余场次,投入430余万建成县体检中心、儿童保健中心,极大的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教师、医疗队伍。

紧盯交流互鉴,补足人才振兴“培养链”

注重“人尽其才,用人所长”,持续加大人才交流力。结合前期调研和巴塘人才需求清单,积极对接需求,57名帮扶人才充实到巴塘急需紧缺和乡村振兴一线倾情援助,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招才引智、参谋助手、宣传推介等各方优势,打造了智慧政务平台、浙里学堂,青少年亮眼行动等创新举措成为延伸和补充短板的助力剂;邀请承接10批次浙江、双流党政考察团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到巴塘交往交流,通过座谈走访、实地考察、交流讲座、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推动两地人才技术互学 、观念互通、作风互鉴;选派3名优秀年轻乡科级领导干部淳安挂职学习,分期分批选派巴塘党政干部、驻村力量、党务干部、劳模先进等各类人才,赴对援地开展“石榴籽·心连心”交流交往交融培训8期300余人次,围绕产业发展、基层治理、集体经济、民主协商、千万工程等生动实践,交流互鉴,从成功经验中汲取推动巴塘事业发展的启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