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巴塘县委组织部

致敬扎在“生命禁区”里的“永不生锈的钢钉”

发布时间:2021-09-15 来源: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高原戍边模范营”全体官兵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总书记指出,5年来,你们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坚守在生命禁区,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着祖国的神圣领土,出色完成了担负的任务。
高原边关氧气稀薄,长年积雪难融,被藏族群众形象地称作“连鹰都飞不过去的地方”,如同“生命禁区”。那里氧气含量非常低,但边防官兵们“精神高地”的海拔比高原海拔还要高。他们像“永不生锈的钢钉”一样扎在边关的站位上,传承着老西藏精神,履行着卫国戍边的神圣职责。我们要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接力戍守高原国土的“岗巴精神”。
重读一份遗书:致敬扎在“生命禁区”里“向死而生”的“永不生锈的钢钉”。
“生命禁区”里的条件究竟有多艰苦?笔者以为,从一份遗书里可以深切体会到。有一位扎根岗巴多年的干部叫樊青龙,医生曾叮嘱他:“再待下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然而他没有“遵医嘱”,却写了一封遗书,带着这封遗书继续“钉”在随时威胁着他生命的“生命禁区”里。这是一种捍卫国土“向死而生”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重读樊青龙的这份遗书,是为了学习他们无惧生死考验,逆行于“生命禁区”,书写下爱国奉献的最美边防篇章。我们要在平凡岗位上做他那样的“不锈钢钉”,“钉”出爱岗敬业的深沉钢印。
重温一份选择:致敬扎在“生命禁区”里“淡泊名利”的“永不生锈的钢钉”。
在西藏军区岗巴“高原戍边模范营”的官兵队伍里,曾有一位排长叫卢亚鹏,他在岗巴当过兵,后来上了军校。但军校毕业后,他主动放弃了去“低海拔”地区工作的机会,回到挑战生理极限的“高海拔”岗巴工作。在“高原戍边模范营”队伍里,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人。他们主动放弃舒适的环境,放弃旁人看上去的调动工作“好机会”,偏偏回到“生命禁区”里来抛洒热血、奉献青春。今天我们重温他们的这份选择,要多品味他们面对各种好机会而“不计得失”地选择艰苦条件岗位的精神境界。当我们看到好机会想“伸手得到”“上前享受”时,不妨想想扎在“生命禁区”里的“永不生锈的钢钉们”是怎样处理人生中的“得”与“失”的。
重嚼一遍“好样的”:致敬扎在“生命禁区”里“大爱无疆”的“永不生锈的钢钉”。
笔者以为,“无疆情怀”是“高原戍边模范营”官兵们具有的最为可贵的情怀之一。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大家都是好样的!”“好样的”里面就饱含着战士的“无疆大爱”。我们的岁月静好,是每一个扎在边疆岗位上的“钢钉”用青春与生命换来的。一批批知青奔赴祖国边疆、开垦北大荒是一种“无疆情怀”;牺牲时不满19岁的战士陈祥榕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一种“无疆情怀”;“高原戍边模范营”战士扎根在祖国西南边关“生命禁区”里是一种“无疆情怀”。今天我们再嚼一遍“好样的”三个字,致敬扎在“生命禁区”里“大爱无疆”的“永不生锈的钢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