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朗初:《民法典》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有力“法器”
发布时间:2020-08-27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民法典》共7编84章1260条,涵盖了水电气、婚姻家庭、夫妻关系、民事纠纷等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民法典》也真正成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有力“法器”。
开门立法,汇聚民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我们党和国家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历经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几代人的夙愿,新中国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于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此次《民法典》草案的立法过程中,公开征求意见10次,累计收到42.5万人102万条意见建议。这足以证明《民法典》立法过程就是一次开门立法、汇聚民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最大权益的最好印证。
以人为本,回应关切。翻开历史的画卷,从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典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此次《民法典》的颁布,就是我们党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直观体现,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遇见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有利法律支撑,营造了以良法促发展、以良法促善治的浓厚社会氛围。
中国特色,时代特征。这部反映民意、体现时代要求和精神的《民法典》将我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与现代民事法律规范充分融合,秉承以法治承载道德观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的理念来立法,彰显了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让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法治建设更加深入人心,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有力推动现代化社会治理奠定了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