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甘孜州委组织部

红军长征途径甘孜县境内路线及故事简介

发布时间:2020-04-24 来源:

一、红四方面军在甘孜县的长征路线、时间,所经过停住的地方

1936年3月28日,李先念率红四方面军先遣部队离开炉霍,在苦阿贡击溃阻击红军的甘孜地方武装,3月31日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锣锅梁子,抵达甘孜,二六五团驻庭卡乡沙郎达村,二六三团驻拉西村,二六八团驻拖坝乡普玉龙村,分别进行攻城准备。傍晚,兵分三路向甘孜县城进发。驻斯饿的诺那特务大队一个排,有二十多人,见红军到来, 慌忙退却,被红军二六五团四连围至热水塘全部缴械,次日凌晨,红军进入甘孜县城,未遇到抵抗。

红军二六五团向绒坝岔进发途中,俘虏了几名秦伟琪部队掉队人员,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了秦部状况,到绒坝岔后立即派人侦察,秦伟琪见红军到来,正欲逃走,但为时已晚,红军开始三方面包围进攻,秦部本已是惊弓之鸟,枪声一响,个个争相逃命,部队大部被歼,秦伟琪带少数随从,进入打火沟往白玉县方向逃窜。

1936年4月12日,红军与甘孜寺、百利寺签订了《互助条约》,这一条约实质上是甘孜县政教势力与红军达成的政治协议,标志着康北“兴番灭蒋”为政治基础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红军总部驻孔沙大楼,政治处住在喇嘛寺下的古民房,妇女独立团一营住血巴家的侧院(今甘孜镇劳动巷),其他各部住甘孜城内民房,军医院住降卡村,八十八师驻白利、绒坝岔,军部驻甘孜城。

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二、六军团在甘孜会师

1936年6月23日,红六军团到达甘孜普玉。二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率领下,6月5日从中甸出发,经得荣到巴塘,19日进驻白玉县城,在白玉稍事休整后,再沿河波多夺寺,经赠科翻山入打火沟,6月30日到达甘孜绒坝岔。受到红军四方面军和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6月24日,红四方面军和六军团,在普玉隆之苏寺门前空地举行了长征史上有名的“甘孜会师大会”。喇嘛寺的墙上贴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和“欢迎二、六军团”的巨幅标语。

1936年7月5日,中央军委命令:以二、六军团和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任命贺龙为总指挥兼二军军长,任弼时为政委兼二军政委,萧克为副总指挥,关向应为副政委,陈伯均为六军军长(原红五军团参谋长,后编入左路军),王震为政委。后来又任命罗炳辉为三十二军军长(原红九军团长,后属左路军),袁任远为政委(原六军团政治部副主任)。中央的这一决策,将红二方面军置于中央的直接领导之下,有利于同张国焘开展斗争。从而使二、四方面军顺利地北上与中央会合。

三、红二、六军团在甘孜县的长征路线、时间,所经过、停住的地方

1936年7月,红二、红六军团先后到达甘孜县,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月5日,中革军委指示,红军第二、第六军团与红军第三十二军(原第一方面军之第九军团改称),组成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总指挥萧克,副政治委员关向应。第二、第六军团及第三十二军的番号和领导人不变。红二、红六军团在长征途中,除与国民党军队不断作战外,还广泛宣传抗日反蒋、建立爱国统一战线政策,使沿途各省人民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

7月9日,红军总部离开甘孜县。

7月10日,二方面军六师离开甘孜县,红军全部离开甘孜县城。

7月16日,二方军六师离开甘孜县东谷,经泥巴沟进入色达境内,红军全部离开甘孜县境,继续北上。

四、甘孜县人民对红军的无私支持帮助

甘孜县博巴政府在中央博巴政府的领导和红军顾问的指导下,成立了为红军北上筹集粮食的粮农组织。博巴政府深知红军北上的意义,他们把为红军筹集粮食和物资作为政府工作重点,政府派出干部和积极分子,同红军一道不辞辛劳,早出晚归,挨门逐户地宣传动员。

为了红军,他们进入寺院和头人庄园、存粮大富户以及一般的广大贫苦农民家庭,耐心向群众宣讲党和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及红军北上抗日的重大意义 。

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寺庙、爱国人士和劳苦群众纷纷响应,愿意大力支持红军筹粮,北上抗日。据统计甘孜全县共支援红军粮食120万斤,牛马200余头(匹)。

帮助红军解决北上御寒物品。为了支援红军北上,博巴政府组织群众给红军搓羊毛 、织毯子、炒青稞、磨糌粑,教红军用皮火筒吹火,用铁火链取火等方法。在绒坝岔,每天到红军驻地搓羊毛的妇女有近二十人,拖坝、甘孜、生康和绒坝岔的磨房都优先为红军磨糌粑。红军北上时有十多名藏族青年参加红军,这些青年入伍后,经过党的教育,革命战争的熏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有的血洒疆场,为国捐躯,有的成为解放祖国、建设祖国的骨干。原青海省副省长(曾任全国人大常委,现已去世)扎西翁须同志就是这个时候参加红军的。红军北上时博巴政府又支援了数十顶帐篷,动员了一百多名通司(翻译)、向导把红军送到东谷、色达、阿坝等地,有的还送到甘肃,沿途帮红军拾柴、升火煮饭,亲如兄弟,有的向导毅然跟着红军走上了抗日战场。

五、红军二、四方面军在甘孜县的路线图

图片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