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德格县组织部

中共德格县委组织部 关于德格县“十四五”人才发展战略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8-07 来源:

中共德格县委组织部 关于德格县“十四五”人才发展战略的调研报告

按照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甘孜州“十四五”人才发展战略调研》相关工作的通知,我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安排专人对全县各系统进行摸底调查、分类统计,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1.人才队伍情况。截止去年12月,我县共有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合计2611名,其中公务员939名,占比36%,事业干部1672名,占比64%;每百人有2.6名人才。

2.人才引进情况。一是高站位“聚”人才。广纳县内县外、籍内籍外、党内党外、体制内外人才,评选出“善地英才”89名,“最美德格人”12名;二是广渠道“纳”人才。依托对口援建引进援藏人才168名,借助结对帮扶引进援德人才46名,积极开展“双选”引进人才45名,招录西部志愿者11名。构建3个百公里产业带和7个产业园区,仅2019年引进企业7家,引进人才81名;三是多平台“吸”人才。依托“德格藏医药发源地”品牌和产学研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德格县南派藏医药人才培养学校,创新采用“2+2”等培养方式,已累计培养80名实用性藏医药人才。

3.人才的培养、激励情况。一是着力提升能力素质。采取“集中培训一批、挂职锻炼一批、柔性引进一批、递进培养一批、表彰奖励一批”5种方式,为人才整体建设打好基础。2015年至今,一是通过优秀年轻干部、脱贫攻坚等集中培训达4508人次;二是截止去年底共计选派52人赴深圳、高新等地挂职锻炼;三是引引进各类人才373人,到我县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就业;四是通过优秀后备干部与青年优秀干部递进培养301人;五是通过百万康巴英才工程(2013-2018年),共计表彰表彰高端人才4人、中端人才61人、低端人才952人;二是着力实施人才振兴。拓宽干部人才队伍培训渠道,依托高校资源和平台,设立干部人才培训中心,去年共举办7个专题培训班,培训达500人次;定向培养医学、水利、工程技术、农牧家业等各类人才158名;三是着力扶持人才创业。设立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窗口和咨询平台,提供就业岗位达2261个,扶持6名学生创业;四是着力外引内联。借助“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先后邀请省州4批次17名专家开展教育、文化、环保、住建、水利、医疗和自然资源方面调研、培训和指导,重点对藏香猪、蔬菜和牦牛等种养殖进行了培训,培训人数达300人次,对我县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和兴城电站实地调研现场 术指导;五是着力加强关心关爱。借势借力高新区对口帮扶“智力援助工程”资金,投入各类干部人才培训经费600万元;截至目前,走访慰问联系服务专家人才活动70余次,走访慰问250余人次,收集意见30余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20个。举办“善地英才”、“最美德格人”等表彰评选活动。兑现康巴英才高、中端人才48000元奖励金。

4.人才的流失情况。2015年底至至今,我县合计流入人才368名,流出70名,总体来看,2019年流入人才较2015年同比减少38%,2019年流出人才较2015年同比增长100%。

(二)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情况。我县在人才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上相继出台了《德格县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方案》、《硕博人才进德格方案》、《促大学生创新创业方案》、《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十条措施(送审稿)》、《人才振兴工程实施方案》等方案,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同时在五个方面深化人才体制机制的改革。一是放开用人单位的主体限制。在完善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上,对引进的紧缺人才从落户、医疗、保险、创业培训、家属随迁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同时,妥善解决优秀人才的职称评审、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就医等问题,真正做到用事业凝聚人,用精神鼓励人,用感情关心人,用待遇吸引人;二是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引进。通过深入高等院校、人才博览会、组织专场招聘会等形式,引进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各类人才,同时采取挂职、对口帮扶挂职、省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挂职等方式,争取上级部门、东部发达地区等方面人才的支持;三是加强人才服务力度。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工作机制,要求领导干部每年不低于两次看望慰问人才,同时给予人才生活补贴、经济资助,保障人才健康医疗、交通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四是鲜明抓基层重基层的用人导向,对脱贫攻坚、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稳定中群众公认的干部人才,在提拔使用、晋职晋级、评先评优时,同等条件优先考虑。五是实施本土人才培育。紧扣教育卫生、农林牧、文化旅游、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实施本土人才能力素质提升,通过百万康巴英才、善地英才、农民夜校、民族手工艺培训等着力解决本土专业技能人才缺乏问题。

(三)人才的重大平台建设情况。

1.校地企地院地合作情况。我县与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一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平台,宣传德格品牌。2018年3月,我县迎接了90名西南民大藏学院2014级本科毕业生到我县顶岗实习,将他们分别安排到了宣传、文旅、住建、水务等18个部门,与在职干部职工同工作、同管理,进一步宣传德格“康巴文化中心、南派藏医药发祥地、格萨尔王故里”形象。二是送出去培训,开拓眼界、长见识,提能力。截止目前,选派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355人赴西南财大培训,培训领域涉及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实践、脱贫攻坚资金使用、产业富民等。三是请进专家学者,分享经验,树立学产研新导向。西南财大组织专家学者来我县开展领导干部读书班培训2期合计培训310人次。四是拓宽德格招才引智渠道。我县依托西南民大就业服务网站、毕业招聘会等,去年共有50名硕士毕业生向我县相关部门投递简历,有1名西南民大本科毕业生通过四川省委组织部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到我县就业。在我县实习的毕业生中,有近20人有意向到德格工作。

2.产学研平台建设情况。依托“德格藏医药发源地”品牌和产学研平台建设,成立了德格县南派藏医药人才培养学校,学校成立于 2017年9月8日,学校占地面积为4200平方米,投入资金1300万元,学校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甘孜卫校等良好平台大批招录学生,学校通过订单、定向方式培养南派藏医药高、中级人才300名(其中包括藏医人才200名、藏医药制剂人才100名),除此之外学院还承担德格县、乡、村三级藏医药专业人员培训事宜,同时还接纳甘孜州全州藏医药专业人员集训。按照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工程围绕“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来解决农牧民群众就业的难题。

(四)重大人才工程落实情况。

1.“百万康巴英才工程落实情况”。按照州“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高端、优秀中端和优秀基层基础人才评选工作的相关要求,我县共计,经州评审,表彰高端人才4人、中端人才38人、低端人才375人。

2.“硕博人才进甘孜行动”。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投入机制,设立“硕博人才进德格行动”专项资金1000 万元,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集聚各路精英、八方贤才,为美丽生态和谐小康德格建设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五)人才保障工作。

1.机构设立情况。紧扣州委“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关键、抓好三件大事、补齐四大短板、夯实五大基础、实施六大战略”总体工作格局,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成立了我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组织部,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达瓦措负责落实中央、省、州、县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会议精神、重大政策。赵毅同志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2.经费保障情况。积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要求,借势借力高新区对口帮扶“智力援助工程”资金,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去年投入干部人才培训经费200万元、农牧区实用技能人才培训300万元、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引进100万元,共计600万元。

(六)人才对“十三五”期经济社会推动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县紧紧围绕县委“1616”重大发展举措,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实施我县重点人才工程,充分调动部门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构建起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一是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人口受教育比列达到了7.59%,党政机关、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比列达到48.1%,高技能人才占劳动者比列7.1%,农牧区实用人才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比列达到34%,高层次人才和农牧区基层基础人才明显加强;二是人才优势明显增强。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在全域旅游、重点产业、中藏药业、特色生态农牧业等产业上引进及挂职了一批创新性人才。

(七)人才的创新做法。

近年来,德格县始终将深度贫困县人才定向培养工程作为本土人才培养的重要源头。依托南派藏医药发祥地和宗萨宁达两大品牌优势,积极创新定向培养工作模式,针对藏医药产业发展,依托对口援建资金,斥资1300万将旧有的龚垭中心小学改造为德格南派藏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学校,现全校共有师生合计80人。学校办学模式分别为:一是联合办学“2+2”藏医中等人才定向培养模式。该模式为所招录学生前两年在甘孜卫校学习理论知识,后2年到 “德格县南派藏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学校”接受藏医药专业实践学习;二是藏医连锁门诊“4+1”订单培养模式。该模式预计培养100名学生,在甘孜卫校就读4年未能就业的学员,通过对未能就业的藏医人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对录取人员进行为期1年的培养培训,集中培训结束后统一分配到各门诊群工作满足连锁门诊群的人才需求。三是联合办学“3+2”藏医本科人才定向培养模式。该模式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通过成人高考的方式面向社会招生,定向培养99名本科生,其意为99生在甘孜卫生学校接受为期3年的理论学习,在甘孜卫生学校完成3年理论学后到德格“德格县南派藏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学校”,甘孜卫校藏医药人才实训基地”进行为期2年的实践学习。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近年来,我县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才工作还存在四个不匹配问题。一是现有人才编制数与人才实际需求严重不匹配。全县事业编制数1970个,实有1642,加上定向招录占编等,我县编制趋于饱和,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控辍保学工作深入实施,学生大幅度上升,教师队伍编制不变,很多学校师生比例严重失衡,基本上一个人承担好几班教学任务。二是县财政收入与人才各类保障待遇严重不匹配。由于县财政收入低,用于人才工作经费较少,导致人才引进优惠条件并不优惠,人才引进难。三是新形势新任务人才需求与现有人才质量严重不匹配。我县现有人才多为基础人才,高中端、复合型人才曲指可数,尤其是懂经济、懂管理人才少之又少,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四是现有干部人才选拔机制与本土人才培育严重不匹配。德格属藏族聚居区,需大量会藏汉双语的本土干部,但德格地处偏远,干部整体素质差,文化水平低,会藏汉双语本土干部人才往往是工人身份,现有干部人才选拔政策工人受限,不利于本土人才培养。

三、下一步工作及建议

一是盘清我县现有人才数量及结构情况,积极与省州有关负责部门协商,争取更多的人才专项编制来弥补我县人才队伍对于编制的需求。二是向上级部门请求拨付人才专项经费,由州级相关单位牵头我县与成都高新区就援德资金增加人才待遇保障专项资金开展协商。三是针对新形势新要求,与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进一步深化关于高中端人才及本土人才培养的合作,采用我县报需求,高校搞培训的方式逐步扩大我县高中端、复合型人才及本土人才的数量。加大对外招才引智力度,将赴外引进招聘高中端及复合型人才常态化、制度化。四是打破身份限制,将“不拘一格用人才”制度化,敢于使用、提拔体制外优秀人才,进一步激发其干事创业激情,解决好后顾之忧。五是降低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招录条件。针对甘孜州教育较为滞后的现实条件,适当降低招录招考学历等条件设置,针对偏远地区,可限制本地户口考生报考,更好的为当地发展打造一支带不走,留得住的干部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