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色达县委组织部

甘孜·南下记忆(第四集)

发布时间:2020-04-26 来源:

第四集 《藏汉情谊》

【解说词】这是乡城县城的一户人家,走进这户普普通通的院子,院子里有一位老人正在悠闲地看着报纸。从老人经过岁月蹉跎的面容上看,这俨然是一个乡城本地人,但事实上,老人却是正宗的山西人,名叫张凤祥,是一名山西籍的南下干部,50年代初,从山西南下来到甘孜州。

【同期声 (采访)南下干部  张凤祥(1)】

【解说词】“我还年轻,别人能够生活下去的地方,我也能生活”凭着这种信念,到了康定以后,张凤祥又被组织派往更加偏远的乡城县工作。

【同期声 (采访)南下干部  张凤祥(2)】

【解说词】当时,县上对这位南下干部的工作能力十分肯定,哪里有困难就把张凤祥调到那里工作。也就是这个原因,一份美好的藏汉姻缘也悄然降临。1962年,县上把张凤祥调到最困难的正斗乡工作,在那里,他认识了本地的藏族姑娘拥拥,两人因为工作结缘,最终结合在了一起。

【同期声 (采访)南下干部张凤祥爱人  拥拥(他在乡下(工作),我在乡下(工作),我们1957年认识的,1962年8月份结的婚。从那时候起生活各方面都过得还可以,他心好,我们一起生活了五十多年。)】

【解说词】就这样,张凤祥把他乡当故乡,把家安在了遥远的乡城。如今的他儿孙满堂,和自己的藏族老伴拥拥婆婆相濡以沫,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在这座高原小城里。

【同期声 (采访)南下干部张凤祥三儿子  张卫东 (我父亲从山西来到乡城,可以说是把这一辈子都贡献给了我们高原。父母一辈子辛辛苦苦的把我们几兄妹带大也很不容易,从我懂事以来,父亲对我们子女的各方面要求都比较严格,从而使我们这一代人得到他们的(优秀)传统也比较多。我们一家人过得很开心,家庭很和睦。)】

【期声 (采访)南下干部  张凤祥(在我们老家有个弟弟,他们都希望我回去。我说了,我一个人出来,到现在一大家人,我的观念就是:那里都是黄土埋人,既然革命事业的需要把我从山西(带到这里),在这里成立了家庭,这个地方虽然落后,但是总还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那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民生活在这个地方就没有错,是正确的。)】

【解说词】50年代初,为了建立新的政权,彻底解放甘孜藏区,这些从遥远的北方来到这里的南下干部们,像张凤祥一样,在这个陌生艰苦的生活环境里,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谱写了一段段藏汉情谊。

【解说词】泽仁翁姆婆婆的爱人叫郭维淮,山西籍南下干部,曾经是新龙县的第一任军事代表。郭维淮1951年到新龙工作时,也是在工作中认识了泽仁翁姆并相爱相伴成为了一生的革命伴侣。

【同期声 (采访)南下干部郭维淮爱人  泽仁翁姆(我们新龙县1951年5月份解放,当时解放的时候,我们老头子敦维淮是新龙县军事代表。那时候刚刚解放,我们那些地方很穷,共产党来了彻底解放了大家都很高兴,我们参加工作后就积极宣传共产党如何好,宣传要加强民族团结。就这样在工作当中老头子我们两个就互相了解,我们老头子从山西南下来,到我们那么远的地方来,他对我们少数民族的各方面(工作)搞得很好,这样下来,我对他有了深厚的感情,我觉得这个汉族同志很不错,对我们少数民族有很深的感情,我们两个在甘孜相处了三十几年风风雨雨。)】

【解说词】郭维淮在甘孜州工作了34年,泽仁翁姆也整整照顾了他三十几年。如今,虽然老伴已经去世了,但那段美丽的藏汉情缘永远留在泽仁翁姆和孩子们的心里。

【同期声 (采访)南下干部郭维淮小儿子  郭新春(在我的印象中父母近60年的婚姻生活是相濡以沫的,在他们的身上我体会到了是相互尊重、信任、关心、理解、包容、无论是在任何险要的斗争情况下,任何坎坷的形势下,他们都不离不弃,体现出一种他们对党的忠诚。因为他们结合是建立在一种革命事业的基础上,所以在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当中,他们有一种信念,首先是对事业的信念,对党的忠诚,以至于在我们生活当中,学习当中和后来的工作当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首先要对党忠诚,事业的忠诚,在工作中不计个人得失,清正廉洁,他们这种优良传统作风,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当中是根深蒂固的。)】

【解说词】50年代初,以以苗逢澍、李春芳等为代表的南下汉族干部们不仅在改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发展生产的实际工作中勤勤恳恳的为兄弟民族服务;同时,也在工作生产中也培养出了一批民族干部,成为他们的革命引路人。

【解说词】杨岭多吉,甘孜巴塘人,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是一名优秀的藏族领导干部。50年代初,杨岭多吉被分配到甘孜州义敦县担任翻译工作时,得到了当时任义敦县军事代表的南下干部王健的重视和培养。

【同期声 (采访)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杨岭多吉(王健这个同志,他是河南人,他对我们很重视,培养教育。我在1953年的时候表现已经很突出了,这个时候,正逢中央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要在全国的青年当中选拔一个藏族担任团中央的候补委员。王健就推荐我担任团中央候补委员的这个候选人,我公然在53年就选上了团中央候补委员。从此我在省里面,到北京,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机会就多了,有利于我们不断的成长,所以我的成长是王健的培养、选拔、推荐的结果。他真正是做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一直到现在(我被)培养成一个正省级(干部) 基础是他打下的。)】

【解说词】培养民族干部在50年代甘孜州初建政时期是党的一项重要决策,这项政策为今后甘孜人民自己当家作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期声 (采访)南下干部李春芳爱人:郭玲(在培养民族干部上,(李春芳)他当时对组织部门经常交待,【培养】民族干部一定要当成我们组织部门的主要任务,民族地区如果民族干部没有培养起来,那我们组织部门工作是失败的。他说两个方向,一个就是选一部分到中央民族学校和省西南民院,还有本地的民族干部学校,民干校。二是大量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他每次开各种会议的时候,他就强调:民族干部一定放在一定的岗位上来培养,要给他们压担子,要大胆的使用,所以当时就是,民族地区的政府部门的干部,民族干部都是一把手,汉族干部都是副职。汉族是来帮助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权是他们自己掌握的,自己掌握了他们才能真真的从根本上来翻身当家做主人。)】

【同期声 (采访)南下干部李英大女儿  李改香(当时干部很缺乏,藏族干部就更缺乏了。所以就想通过吸收藏族学员到康定民干校区学习,学习以后也能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一开始动员的时候好多人不敢去,后来也有一些积极份子去了,学习了以后回来有了工作,也有了工资,而且穿的衣服也挺好的,其他藏族年轻人知道了这些,慢慢去民干校学习的人就多了。)】

【解说词】在这批被培养成才的少数民族干部中,原甘孜州政协主席钦绕也是佼佼者之一。回忆起南下干部苗逢澍对他的培养,钦绕依然感慨良多。

【同期声 (采访)原甘孜州政协主席  钦绕(苗逢澍同志在工作当中,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确实非常重视培养民族干部,他经常引用毛主席的话“要解决民族问题,就要培养大批的共产主义干部”。他为了培养民族干部,每一次开会都强调要培养民族干部的重要性:“我们在民族地区要生根,开花,结果,就要靠培养民族干部,使民族干部能够自己当家做主。”】

【解说词】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无数汉族同胞为了帮助康区的建设,背井离乡自愿来到甘孜州,在气候恶劣、艰苦清贫的康巴高原上,与当地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同甘共苦,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藏汉一家亲民族关系。他们为了党的事业,把青春和智慧献给甘孜这片土地,甘孜人民也从来没有忘记这些人,他们的音容笑貌和人格魅力,这份美丽的藏汉情谊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