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康定市委组织部

刘斌:“做实”不“作秀” 杜绝形式主义

发布时间:2020-11-24 来源:

形式主义之所以在今天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拥有一副貌似“美丽”的面孔。马克思说过,“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空有其表,缺乏内容,只能让人“始于颜值,终于内涵”。其实,形式主义不仅名不副实,还会让工作变得“面目全非”,如何在“文山会海、笑脸相迎、奔波忙碌”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干货”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山会海更要“掷地有声”。文山会海属于基层形式主义的一种,长期“扎根”在文山会海中的基层干部,经常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长期下来,基层负担过重,难免就会造成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情况。在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出台以后,针对“文山会海”提出对策就成为了当务之急。走出“文山会海”首先是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会议,诸如重复性的理论知识学习,知识的学习更多要需要发挥个人自觉性与主动性,或者依靠每周一次的“机关课堂”、日常的“学习强国”等平台来实现,这些集中性或者碎片化的时间如果得以高效利用,成果是可观的;其次是可以采取套会形式,尽力筛出各会议精华,这就好比一道美食成为成品的过程,剔除不必食用、不可食用的部分,对于在半天之内可以传达到位的几项会议要明确会议精神与需要达到的成效,删繁就简,一同举办;最后是杜绝成为 “表哥、表姐”。落到基层需要重复性的数据统计,翻来覆去,换了花样不变内容,有时甚至为了“下笔有痕”,还要经常上门请群众“签字画押”,久而久之必然就要遭到群众的反感,吃闭门羹。因此,在平时工作之余,除注重留下笔迹之外,更要注重留下实实在在的脚印。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当中,以“足迹”为主,以“笔迹”为辅,合理利用时间,善于分配时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每一场会议、每一项工作的最终目的都将归于实践,落实到位才叫“掷地有声”。

笑脸相迎更求“群众满意”。近年来,针对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方面暴露出的形式主义,“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工作不严不实、不深不细的情况,已经大有改善,大部分干部在面对群众办事时,都能做到“笑脸相迎”,态度良好,端水搬凳子,然而在业务办理过程中,部分干部缺乏思考,到手的工作只关注能否敷衍了事,却不思考工作怎样开展才能达到最优效果。群众在办事时必带的佐证、资料等,不是一次性告知,而是“挤牙膏”式的工作作风,来一次说一样,“惜字如金”,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又告知群众下班时间快到了,不仅没有带给群众方便,反而给群众增添了更多麻烦,长期如此,群众难免心生不满,“人民公仆”的称号显然受之有愧。其实,我们的工作更多更重要的就是与群众打交道,一切工作努力的核心就在于让群众满意,努力构建和谐小康社会。“和谐”出了岔子,又何求群众满意?在我们的工作中,不乏有一些先进做法供我们参考。比如:在遇到办事群众年龄大、腿脚不便、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我们的工作人员可以帮忙“跑跑腿”,耐心解释业务办理的来龙去脉,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灵活办事方法,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证明”,让群众了解办事流程。不做“笑面虎”,真正提供便民式的服务,让温暖不止形于表面,更在心间流淌。

奔波忙碌更需“效果显著”。现如今,忙的没时间吃饭,没空睡觉已经成为了一种新风尚,不乏有人鼓吹这种做法。我们的干部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天黑”,忙到天黑,却说不出头尾。问今天一天干了些什么,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却是一头雾水,这便是典型的瞎忙,做无用功。工作不见成效,身体又常常发出“红灯信号”,得不偿失。在工作中,如果不能事先拟定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工作自然像“无头苍蝇”,忙的四处打转,真正的成效却又微乎其微。在某些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干部喜欢“搬家”工作,对于自己接手的工作首先不是去思考工作如何开展,如何创新,调整旧模式来更迭升级,而是不顾实际情况的“生搬硬套”,有时候就像穿了不合适的鞋子一样,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工作也呈现出不伦不类的感觉。工作成效是评判个人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的重要标准,在工作中,“有备无患”是核心,要使工作有成效,就要利用“凡事都要想在前”这一思想,为即将到来的工作提前做好准备,树立自己的既定目标,对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心中有数,每天要用到的文件、材料和数据都放在“伸手可及”的范围内,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抓住老问题,持续关注新动向,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克服形式主义问题,工作力戒“虚头巴脑”,注重“掷地有声”,敢于“啃硬骨头”,不做工作上的“耙耳朵”,让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润物细无声中滋养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心灵,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作风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