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康定市委组织部

甘孜·南下记忆(第二集)

发布时间:2020-04-26 来源:

第二集 《建立政权》

 【解说词】眼前这位安详的老人名叫郭玲,今年87岁高龄的她在65年前曾经跟随自己的丈夫南下进入甘孜州。这张照片拍摄于1950年,照片上的七个人:苗逢澍、樊执中、李春芳、沙纳、白雪峰、乔志敏、李占林,正是当年康定地委的组成人员,后排中间这位就是郭玲的丈夫,原康定地委副书记李春芳。

【同期声 (采访)南下干部李春芳爱人:郭玲(当时宣布的时候李春芳是分配在南充地委,地委专员。已经宣布后,他已经在考虑南充怎么搞法了,当时的西康省委书记廖志高就找他谈话,就问他能不能把地区换一下,换到西康行不行,他说;‘组织上决定我到哪,我个人没有意见’。就这样从南充地区换到了西康,到了西康以后就把他分配在了康定,当时叫康定地委。)】

【解说词】1949年12月9日西康和平解放,1950年3月18日,经中共中央西南局批准,中国共产党康定地方工作委员会在雅安成立。3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第62军186师556团进驻康定地区,李春芳一行的康定地委组成人员随军进入康定开展工作。

【解说词】当时的康定县城长不过两百多米,分布在折多河两岸;县城仅有几千人,大部分为藏民族。刚刚解放的康定犹如旭日照耀的草原,既充盈着新生的憧憬和力量,又残留着黑夜的躁动和徘徊。历史遗留的民族隔阂,民族内部的冤家械斗,残余土匪特务的造谣骚扰,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滞后……加之地方干部特别是民族干部极少,规范、管理、建设工作千头万绪,诸多现实问题横亘在南下干部面前。

【同期声 (采访)南下干部李春芳爱人:郭玲(当时到了康定去了以后,群众都是关门闭户的不见,所以组织上要派工作组下去做群众工作,很不容易见着人,敲门也不开门,开展工作很困难,加上当时的干部都是汉族干部,在北方都是当地干部,所以一下子从北方跑到四川甘孜州,从语言上不通,生活习惯上不通,气候不适应,当时,克服工作上、生活上、语言上这些很困难。)】

【解说词】万难当头,康定地委迅速确定了工作思路,即: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政策,坚持谨慎稳进和团结上层为主的方针,把主要精力放在做民族团结工作上,争取大批民族、宗教上层人士与人民政府合作共事。甘孜州地处川滇青藏交汇地,当地人大多使用康巴藏语,要想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必须首先解决语言沟通的问题。

【同期声 (采访) 南下干部李春芳爱人:郭玲(最后考虑到要一批民族干部,所以钦饶同志就是这样从巴塘地下党动员了一批当时在巴塘比较进步的年轻同志,他们藏语,汉语都会,来了以后慢慢协助,工作才慢慢开展起来了,开展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要想和上层要团结,要宣传民族政策,要搞统战工作,这面又要发动群众搞生产,改善他们的生活,这样慢慢的和群众建立了一定的感情。)】

【解说词】郭玲老人口中的巴塘地下党,是1949年由平措汪杰等人组织建立的。 1950年4月该工委会撤销建立巴塘工委,归属康定地委领导。巴塘工委工作起步较早,在当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吸收并培养了一批当地双语共产党员干部。康定地委从这里抽调了会藏语的民族干部帮助开展工作。

【解说词】【(字幕)1950年3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康定军事委员会”成立,主任由苗逢澍担任,副主任为樊执中、李春芳、夏克刀登、邦达多吉。】军管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的“团结上层为主”、“慎重稳进”、“团结治安、团结生产、团结建政”的民族工作方针;统一管理当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事宜,接管旧政权;抓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搞好统一战线工作和政权建设工作;团结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发动群众剿匪肃特;同时,开展支援18军进军西藏等工作。军管会下设政务、文教、公安、财经、军事、建设六个处,对口接管原西康省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并下令宣布彻底废除国民党政府规定的乌拉差役,苛捐杂税制度。

【解说词】军管会成立以后,时任副主任的李春芳更忙碌了。让社会主义新政权在此生根的责任和使命让他坚守着,他试着改变生活习惯,尽快融入当地。每天学着吃酥油糌粑,每天坚持学说藏语,和所有的干部们一起努力克服重重困难。

【同期声 (采访) 南下干部李春芳爱人:郭玲(当时去了以后一天只吃两顿饭,8点钟上班就开始政治学习,学民族政策学到10点,10点钟后就开始吃早饭,早饭吃了又上班,上到下午4点,下午4点就吃晚饭,早上就是酥油糌粑,晚上四点这顿是大米,今天是萝卜丝,明天是土豆丝,后天就是粉条就这些菜。吃了晚饭后休息一会晚上又要上班,上班主要是,一个是学习民族语言,一个是学藏文,那么星期六就学习跳锅庄,跳藏舞。)】

【解说词】这些来自北方的干部渐渐走进了群众心里,也爱上了这片土地。为了充分了解甘孜州的情况,苗逢澍、李春芳这些军管会负责人常年下基层,在不通公路的情况下骑着马在甘孜州各县四处奔走。

【同期声 (采访) 南下干部李春芳爱人:郭玲(他一年多数时间都在下面,不分冬天夏天。甘孜州一出差就是过折多山,折多山冬天的雪好厚,那个时候交通又不便,哪里像现在开个汽车就走了,那时候全靠人走,他还好有一匹马,骑马折多山冬天雪那么厚过不去,他就让警卫员在前面把马牵着,他就在后面把马的尾巴拽着翻折多山,去了又要把帐篷背上,到了那些地方一天又走不了多少,路上要宿营,把帐篷搭起,晚上和大家在一个帐篷,早上起来以后啊,这些地方全是白的,雪蒙蒙的下了一身雪,呼吸起来空气比较稀薄,出气都比较困难。)】

【解说词】经过康定军事管制委员会七个多月的辛苦筹备,1950年11月17日至24日,甘孜州的藏、汉、彝、回各民族宗教上层代表,农、工、商、青年、妇女、文教、医药卫生界代表和共产党代表、军管会代表、东藏民青代表等302人聚集在康定,召开了西康省藏族自治区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上,经过各族各界代表民主协商,会议顺利完成各项议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专区级的民族自治政权——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桑吉悦希(天宝)任主席,李春芳等人任副主席。

【同期声 (采访) 1,原省政协副主席 杨岭多吉(到了11月份,公然就能够召开全自治区的一个代表大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能够把所有的上层人士召集到康定来,举行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这简直了不起,1950年11月份召开了西康藏族自治区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我有幸参加了第一次这个代表会议,而且我在这次代表会议上代表东藏民主青年同盟发了言。我们成立了人民政府,这就是自治了,成立了自己的政府。所以,共产党的政策确实把上千年的民族隔阂经过几个月就能够化解。)】

2,南下干部苗逢澍之子:苗茂华(他(参与)第一个民族自治区的建立,这是全国从来没有过的,他们根据在甘孜州那段时间的工作经验,然后定了一些措施、政策、终于(建成)全国第一个西康省藏族自治区,搞了这个以后,对后面影响很大。之后全国所有的民族自治区不管是省级、市级(的建立)都是按照这个作为蓝本来成立自治区的。)

【解说词】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桑吉悦希当时在会上指出:“能召开这样的大会,由我们各族人民的代表协商康区人民的大事情,这在康区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参加此次大会的各县上层人士代表、县长成为了州人民政府的委员,对下一步工作组进入各县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期声 (采访)原省政协副主席 杨岭多吉(来参加自治区代表大会的代表,这些上层人士,他们很多都是州人民政府的政府专员、处长,有些大头人,比如多克刀登,是自治政府的副主席。到了县上,县长他们也是政府的委员。我们一到了县上,县长他既是这个县的县长,又是自治政府的委员,所以说,我们到县上去,就有人欢迎。)】

【解说词】1950年3月解放军进驻康定后,康定地委即在先解放的康定、泸定两县建立了县委。随后,在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党委的指导下,1950年底,又先后在丹巴、九龙、雅江、理塘、巴塘等18个县建立党工作委员会,并派去军事代表开展接管旧政权、建立新政权工作。自此,大量南下干部分赴各县开始了他们的新征程。

【同期声 (采访)

1,南下干部 田松青(我老伴是道孚县的第一任军事代表,我们道孚县一共有十几个人,我是县妇联主任,县委组织干事,当时只有三个党员,三个党员成立支部。道孚县开展工作就是宣传、动员老百姓相信共产党,一年多开辟工作大体就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解放全人类,把少数民族的娃子解放出来。)

2,南下干部 张志英(因为当时就只有七个人在那个地方工作,所以只能够做一点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政策,维持一下社会治安,以后上面又派了一些同志,到泸定组建公安局、税务局、贸易公司、银行等等这些,这样就慢慢地把这些机构建立健全起来了。)】

【解说词】当时,从康定到各县都不通公路,工作组只能靠骑马走路到达,路途的遥远和艰辛是常人无法忍受的。

【同期声 (采访)

1, 南下干部 聂庭梅(53年我去雅江的时候,骑马走了5天,到雅江道路非常不好走,自然形成的小路,不是专门修的,到了河口的时候没有桥,坐牛皮船过河。雅江的山山水水,每个沟沟里头,我都去过一到两次,有时候藏话我也可以讲一点,后来还起了个(藏族)名字—达瓦尼玛,老百姓遇见就要喊达瓦尼玛来了。)

2,南下干部 李成才(到康定走的时候我们只有八个人,马也不会骑,也不晓得摔了多少跤,这样经过三天我们才到了雅江。那个时候组织上就号召我们这个汉族干部要学藏语,民族干部要学汉语,大概有一年多时间我就基本上能和群众用藏语交流了。这样从那以后一直开群众大会也好,什么也好我都是用藏语直接给他们讲,那个时候我也已经穿藏服了。)】

【解说词】到了县上,各县的工作环境也是十分艰苦,南下干部们凭着自己的一份革命情怀和坚韧的毅力在各个县开展工作。

【同期声 (采访)南下干部 王文悦(甘孜州成立过后就开始建县,关外那个时候是21个县,分了北路、南路、东路。我们到了炉霍以后,国民党旧政府整个的原班人马都在,我们就把旧政府接管过来了,这套人马我们就原封不动的大家在一起正常的工作,就这样就建县了。)】

【解说词】由于甘孜州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下辖县较多,为了加强对各县工作的领导,1952年5月,康定地委报经西康区党委批准,又在理塘、甘孜分别设立了南、北路工作委员会,在所辖区执行承办区政府之命,监督、指导、协助各县政府的各项工作。78岁的普班措婆婆是1953年在道孚参加的工作,1955年她前往白玉县参加民改的时候曾经路过甘孜,也到过北路工委,凭着记忆老人依稀能记得当年的情景。

【同期声 (采访)普班措老婆婆 :介绍甘孜北路工委的旧址 (当时这个地方是一片空地,什么都没有,就只有“中国共产党北路工作委员会”这个矮墩墩的一个房子。它也是一层楼,里面一小间一小间的办公室。当时我们从丹巴到白玉路过的时候,就看到这个情况。)】

【解说词】当时的北路工委管辖甘孜、炉霍、新龙、德格、白玉、邓柯、石渠7县,性质相当于中心县委,是康定地委的派出机关,并代表地委指导加强北路各县的工作。

【同期声 (采访)甘孜县退休职工 陈吉昌(我是1952年进来到甘孜工作的,那个时候北路工委就在现在的财政局那个地方。因为北路工委是党的领导机关,北路工委门口是有站岗的,房子是一层楼。北路工委主要是管北路七县,北路七县的工作情况都要向北路工委汇报,听北路工委的指挥,北路工委的工作也要向州里面汇报。 )】

【解说词】自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在民主建政、团结治安、恢复和发展农牧业生产、文教卫生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超负荷的工作运转,也累倒了不少南下干部。1963年的春节前夕,李春芳去县上出差出了车祸,腰部受伤。从那以后,他的办公室常年放了一张单人床,工作时坐累了腰疼得实在受不了了,他就睡在床上修改文件。

【同期声 (采访) 南下干部李春芳爱人:郭玲(当时甘孜州7个常委,陆陆续续全部都调走了,他也曾经有机会调走,但是老李这个人老实,组织怎么说,他就怎么做,组织上叫他安心工作,他就绝不会调单位,一定好好把工作搞好。一直到他病了,发病以后,当时就倒在会议室,又送到州医院抢救,从那时以后就在也没起来过,一直到1982年去世。他曾经说过,组织上既然安排我在这工作,我就安安心心的工作,我生在甘孜州工作,我死也要死在甘孜州。)】

【解说词】以苗逢澍、李春芳等为代表的南下干部们在甘孜州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政权,组建了行政、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和支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在西康省藏族自治区执政地位的确立。至此,鲜亮的国旗和党旗在甘孜大地高高飘扬,映红了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的笑脸。